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天博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动力电池接管财富下一个千亿蓝海商场

发布时间:2024-03-30 20:08:27浏览次数:

  /首页新闻讯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产销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能源汽车蓬勃的发展态势下,第一批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电池更换高峰,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其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将超过260万吨,届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由此,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2022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明确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

  所谓的“梯次利用”,就是在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评估分类后,经过科学有效的拆分、修复或重组,转化为梯次产品,然后应用至其他领域,例如,状态较好的应用到大型储能、备用电力供应等场景;状态差一些的经过拆分重组,可以提供给小型储能柜,也可以制成低压动力电池,供电动非机动车使用;再差一点的,筛选修复以后,做成充电宝;实在不能利用的,则进入再生环节,将其中的锂、钴、镍、锰等元素提取出来,用于新的动力电池组的生产。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动力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不仅会对资源造成浪费,还将严重污染环境。

动力电池接管财富下一个千亿蓝海商场

  “动力电池的正负极、隔膜和电解质等关键零部件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具备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有业内人士称,“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与此同时,来自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 累计同比增长31.6%。

  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指出:“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

  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向记者表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受制于回收的规模相对较小、渠道不畅通、行业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当下动力电池行业的实际回收量远小于退役动力电池总量。”

  记者注意到,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将超过58万吨。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96万吨)。与此同时,天博由于上游锂资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国政策影响,供需错配严重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动力电池回收价值与锂价密切相关。在锂价攀高时,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一旦锂价走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随即降温。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技术水平和处理能力参差不齐。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将逐步走向成熟,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

  从资源端看,我国镍、钴、锂等关键资源储量有限。通过动力电池的高效回收,可以有效保障镍、钴、锂、锰等稀缺资源供给,降低原矿资源需求,有助于保障动力电池产业安全。从下游市场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市场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同比增长20%。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废旧动力电池产量将持续增长,动力电池回收需求旺盛。此外,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从长远来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短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瓶颈、产业链不完善等。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处理能力、拓展渠道,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到11.2万余家。而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有156家,这就意味着目前许多动力电池回收料正在被非正规市场分流。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量达22.5万吨,这离预计的2025年全国动力电池退役量82万吨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赣锋锂业002460)等相关企业均积极布局,试图抢滩这一蓝海市场。

  正极材料综合供应商容百科技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率先完成布局。2013年公司在韩国与TMC联合投资了一家三元正极材料废料回收企业TMR,2022年投资韩国另外一家优秀的回收企业JYT。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产业投资的独特优势,打造全球化回收企业。

  天奇股份002009)锂电池回收业务围绕六大渠道(电池生产商、电池应用商、电池资产持有方、社会资源回收商、汽车后市场服务商、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国内外锂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公司联合整车厂、电池厂共建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项目,以股权方式深度绑定共建合资工厂;打造“服务+回收”的创新商业模式,融合电池租赁服务、电池维保服务,深度融入电池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提前锁定电池资源,打造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闭环。2024年,数家合资工厂计划进入投建阶段。

  杰瑞股份002353)推出了锂电池资源化回收成套装备解决方案,并已签署实际订单。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成套装备,可实现磷酸铁锂、三元锂等多类型电池带电破碎,通过多级筛选,电池粉回收率可达98%,提高了锂电池的回收利用率。

  根据赣锋锂业2023年半年报,子公司循环科技已形成7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及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处理能力。其中,锂综合回收率在90%以上,镍钴金属回收率在95%以上。

  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回收渠道不规范导致不少废旧动力电池流向了小作坊,而有资质的正规企业市占率并不高。废弃的动力电池流入非正规市场造成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这与发展新能源的初衷相违背。

  “目前,获取退役动力电池的渠道有限,具有白名单资质的企业为保证动力电池回收效率,在厂房、设备、环保处理、数字化等多方面投入较高成本,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而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因为有成本优势,采用抬高回收价格获取竞争通道。”张天任表示。

  张天任进一步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七成的退役电池被‘小作坊’以更高的价格收走,流入非正规渠道,这些企业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简单修复包装或粗暴破碎后流入市场,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张天任看来,废旧动力电池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但如果处置不当也是一座危险的“火山”。“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的作业过程不规范、不环保、不安全的回收‘小作坊’,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隐患,也对行业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报废后的动力电池,如处理不当,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有机物以及镍、钴等重金属残留物必然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

  据高工锂电统计,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仅占20%至30%。“尽管公司拥有电池回收的资质,但是回收的动力电池占比较低,目前的回收业务还是以储能电池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小作坊以高价回收为噱头,导致行业恶性竞争。”江西一电池回收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极材料的资源价值最高,为再生利用的主要对象。其中正极材料由锂、镍、钴、锰等高价值金属化合物构成,其成本占比高达51%,价值含量最高。”

  另外,动力电池是碳排放大户,但目前各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要求2025年2月18日起动力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需提供电池厂家、电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等信息,都要求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标准。

  “目前,相关压力已经在产业链传导,很多动力电池企业要求上游供应商上报碳排放数据,碳足迹的核算工作已经开启,但我国碳足迹核算和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乏产业链上下游的统一标准。”张天任表示。

  对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来说,在产业发展初期难免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前最主要的是明确“谁来回收”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端的推动。去年12月份,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优先使用再生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

  《办法》明确,原则上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装机的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承担直接销售至市场的动力电池回收责任,梯次利用企业承担生产的梯次利用产品回收责任;电池租赁运营机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回收服务网点、回收经营者、综合利用企业及其他产生废旧动力电池的单位应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与此同时,多地也相继出台了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今年1月份,福建省工信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支持全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若干措施》,提出促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支持规范化规模化再生利用、强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等举措。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告诉记者,“原则上规定了‘谁卖谁回收’,即整车厂承担回收责任,但这又需要拥有车辆和电池产权的车主配合才能做到,我认为这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

  江铃汽车000550)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模具钳工首席技师刘辉表示,建议加强动力电池回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的回收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统一的回收渠道和管理平台,确保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处理。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电池的二次利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